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

  一、首届科交会
  2017年6月22-24日,由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同组织的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北大、清华等近300家国内高校和牛津大学等10多所海外高校的1600余位代表,携带上万个科技成果项目参加科交会,与来自全国的超过3000家高新企业对接交易。
  首届科交会成果喜人。首届科交会通过展览展示、高峰论坛和推介交易等多种形式,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推动创新创业,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发展,是改革开发以来最大规模高校科技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也是经济发达地区与科技资源富矿的供需对接。在首届科交会上,有180多所高校与350家企业达成合作,交易成果项目696项,签约金额39.9亿元。通过科交会平台还搭建了一批成果转化基地,包括首批有北大等22所高校入驻的广东省“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大学创新园项目等平台基地,总投资510亿元。
  首届科交会社会广泛关注,各方反响热烈。科交会现场还举办了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蓝火大讲堂”院士专场报告会(8场)、中国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年会等交流活动,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乔治.斯穆特,周琪等多位院士及专家学者与各方人士智慧交融、贡献创见。主流媒体高度关注科交会召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教育报、南方日报等宣传报道,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传播。
  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我部领导高度重视科交会的举办,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对科交会做出重要批示:“教育部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走出校园、走向市场,对于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望总结经验、创新方式,推动高校科交会取得更丰硕成果”。 



  二、第二届科交会
  2018年5月27日,为期4天的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惠州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科技成果又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和交易活动,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与中国科研最大“富矿”高校科技成果的再次相遇。科交会在高校成果转化需求和企业技术攻关需求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两大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了又一个新平台。
  本届科交会成果丰硕,293所高校与626家企业成功牵手,交易科技成果732项,签约金额40.6亿元,超过了首届科交会,其中惠州企业揽下501项,签约金额25.8亿元。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平台投资建设项目签约2宗,金额350亿元。不少高校和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参加科交会加强了精准对接合作,为高校的成果转化和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届科交会规格、规模和展览成果数量都超过了首届科交会。大会由教育部、广东省政府指导,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经信委和惠州市政府共同主办。
  科交会组委会征集到了高校科技成果1万多项,重点推介展示8200项,安排100个重点项目进行路演,收到企业提出技术需求2500项,让350所国内外高校与3500多家企业通过科交会搭起的“鹊桥”面对面交流、现场对接科技项目,结出丰硕成果。
  统计显示,4天来,参展参会人数达2.6万人,各个高校展区、路演厅挤满了前来了解新技术的企业人员,现场签约区场面火爆。293所大学在科交会期间与626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将促成732项科技成果在企业落地,其中惠州企业与高校达成501项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
  本届科交会,校企产学研合作再上新台阶。开幕式上,加拿大菲尔兹量化分析模型研究中心、国际创新教育联盟等发起单位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康考迪亚大学商学院等首批成员单位签署了国际科技教育协同创新联合体合作备忘录。西北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等1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与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本地及国内企业签署了校企产学研项目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引人关注的同时,校地合作也令人瞩目。此次科交会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等5个单位与惠州市政府签署了共同筹建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实验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吉林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四所高校与惠州市政府正式签约入驻“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
  第二届科交会围绕“促进产学深度融合 携手创新共赢发展”的主题,设置主论坛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协同发展高端论坛、深莞惠(3+2)经济圈协同发展高端论坛、新能源与惠州发展论坛、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国际研讨会以及蓝火大讲堂·院士报告会等交流活动。交易火爆的同时,丰富多彩的论坛更是擦出创新的火花。
  科交会上,名校汇聚、大咖云集,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评审专家特尼·普尔茨,加拿大皇家医学院院士柯林·柯林斯,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孙大文,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叶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詹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詹启敏等14位院士,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匹兹堡大学、康考迪亚大学尔湾分校、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350所海内外高校代表齐聚广东惠州。国内外知名高校领导、技术转移部门的负责人以及行业专家,分享国内外高校技术转移的成功经验,探讨中国高校技术转移的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掀起了头脑风暴,献上了智慧盛宴。期间还举办四场“蓝火大讲堂”院士专场报告会、十几场项目路演,共有8000多人次“零距离”聆听院士高水平学术报告和最新科技成果推介。
  通过“展览展示、论坛会议、交易合作”三大活动板块,成功搭建高校科研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桥梁,打造了中国高校创新成果转化的重大平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届科交会更加重点突出交易合作功能,除了高校科技成果展外,还增加了首届科交会回顾展和教育部重大科技成果获奖项目展,聚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石油化工等领域,重点安排了高校科技成果100个重点项目路演、地方协办城市需求发布、现场签约等内容。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做好成果需求汇编,全面分析汇总匹配,筛选出重点项目组织深入对接,给予签约项目最高20万元资金补助和知识产权免费预评估服务,更好地促成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以创新驱动发展、智能改变生活”为主题的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自开赛以来得到了众多国内和港澳高校的支持,大赛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本届科交会上,从208个初赛作品遴选出的36个优秀作品参加了决赛现场路演,最终评选出金奖2个、银奖6个、铜奖10个、优胜奖18个,华东交通大学的“AI视觉仪表采集系统”和重庆大学的“基于机器视觉与自主导航的载物爬楼智能机器人”两个项目获得了大赛金奖。
  据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第二届科交会取得丰硕成果,有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本次科交会各大高校、企业报名踊跃,超出首届科交会,体现了高校对研发成果产业化的强烈愿望,以及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强烈需求。
  为此,以第二届科交会为契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建设,立足珠三角、面向全国,提高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线上线下”互动对接,打造“永不落幕的科交会”。全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为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