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校产学研对接交流会暨国际技术经理人高级研修培训班成功举办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教育部“蓝火计划”在华南地区的实施,推动创新资源和人才向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实现高校前沿技术、先进成果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培育和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为湾区企业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技术复合型人才,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华南中心)于9月26-28日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肇庆两地成功举办第三场“2021高校产学研对接交流会暨国际技术经理人高级研修培训班”。来自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各界120余人出席会议,共襄盛举。
开放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世界级大湾区经济繁荣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科技企业平台创新的重要支撑,为此本次活动挑选大湾区重要产业集群聚集城市惠州、肇庆,以两个会场同步互动的方式举办。
·聚焦湾区产业协同创新,落实教育部“蓝火计划”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技术供需在线执行副主任、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卢晓晨代表活动主办方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心的相关工作。中心参与发起和举办了国际技术经理人高级研修培训班、蓝火大讲堂-院士专家报告会、高校产学合作研精准对接、网上科交会、蓝火博士生工作团、企业家协同创新俱乐部等多项落实教育部“蓝火计划”的品牌活动,收集整理了数万项海内外高校科技成果项目和企业技术需求,建立了由三万名高校专家和博士生组成的高端人才数据库,成功促进了近百项高校科技成果项目在地方转化落地和产业化。
·名校名企同台路演交流,精彩纷呈
上市公司德赛集团技术中心总经理黄伟烈、南方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杜双奇副总经理、高校专家产业化企业广东拜思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杨阳总监、招商银行惠州分行许振武行长先后做了做行业分享和企业项目路演。陕西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8名专家依次分享了各自团队的研发成果。
1、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余愿教授《基于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水溶胶的应用产品开发与转化;2、华东理工大学袁双龙副研究员《显示用高效率高稳定性量子点发光材料及其产业化》;3、华南师范大学刘勇副研究员《无线网络传输增强技术》;4、华南理工大学潘朝群副研究员《加成型硅橡胶用高效增粘剂的开发及工业化》;5、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机电学院张帆副院长《专注物联网音视频技术的基础和前瞻性研究成果介绍》;6、广州理工学院机电系张德福主任《工业机器人领域应用介绍》;7、华南理工大学韦丽诗《“动友”戒毒——精准化戒毒人员健康管理系统》;8、华东理工大学孙辉教授《高酸性油气高效净化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实践》;
·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名师授课大放异彩
9月27-28日国际技术经理人高级研修培训班共接受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型企业80多名学员报名,培训课程以“理论讲解+实践案例结合”的形式,邀请了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志民等7名国际国内行业专家作为授课讲师,结合3个校企合作案例,为学员献上系统性、专业性的课程。
1、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志民《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介绍》;2、加拿大计算机科学家Arvind Gupta教授《国际技术市场概况与转移路径》;3、Clearwire Technologies创始人兼CTO David Chauncey《国际经典案例分享——初创企业的成长之路》;4、华东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刘开振院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实践探索》;5、华东理工大学孙辉教授《高校合作案例分享》;6、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袁双龙副研究员《高校合作案例分享》;7、中山大学地球环节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杨丽研究员《低碳科技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8、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胡海涛执行院长《企业管理能力提升》;9、广东省知识产权培训(惠州学院)基地凌洪斌主任《法律解读与风险防控》;10、惠州市几米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心脑血管个体化医疗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罗宁副主任分享了《企业产学研合作案例分享》。
培训课程结束后,李志民主任和国际技术经理人协会刘晖映主任为两地学员80余人颁发结业证书。至此,本次活动落下帷幕。
·立足湾区,打造“科教+产教”双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
本次举办的培训活动,主要定位是为技术需求端(企业)培养技术经理人。展望未来,华南中心、肇庆市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将立足于大湾区,面向国际,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湾区转化,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出贡献。